盘锦“扶起救助协会”的故事
- 发布日期:2016-12-14
- 浏览次数:433
在盘锦市,有这样一群志愿者,他们是公、检、法、司等部门的法律专业人士,他们是学校及教育机构负责人,他们是自谋职业的生意人,他们组成了一个爱心救助协会,他们给协会起个名字叫“扶起救助协会”。他们关注外来务工人员中的贫困家庭,关注留守儿童和空巢老人,帮助教育下一代。他们有组织地开展各类爱心慈善活动。
“来源于社会、服务于社会、反哺于社会”是兴隆台区扶起救助协会的爱心救助理念,协会的爱心志愿者们始终关注空巢老人、留守儿童、外地来盘务工人员中的特困群体。协会志愿者们常说:“懂得付出而不单单索要的人才会快乐!”在爱心活动中,他们把爱心带给受助的人,把安全带给受助的人,把平安带给受助的人。“扶起救助协会”会长王贵峰对记者说,慈善不是作秀,不是走过场,是把源于社会的众人之爱,反哺、奉献给那些真正需要帮助的人。
全程的爱
今年5月10日,盘锦市兴隆台区委政法委副书记、综治办主任李庆在矛盾排查时,有一名叫李威的特困人员提出希望政府帮助他解决一些创业资金,以便维持自己的生活。
李庆了解到,李威父母双亡,自己因车祸导致坐轮椅行动不便,没有什么生活来源。李威非常有爱心,曾资助了6个孩子上学。如今自己因病陷入困境,希望政府给予一定资金用于创业,靠自食其力维持生活。李庆将这一情况告诉了“扶起救助协会”,协会及时与当事人李威取得联系,志愿者们被李威的决心所感动,对他的遭遇表示同情,当天,协会送给李威7套衣物,并与李威签订精准扶贫协议,资助1000元精准扶贫款,用于其从事卖凉皮儿的生意。
钱虽然不多,但对小本经营者来说,也算是有了启动资金了。“扶起救助协会”开启的“精准扶贫”项目,能够抓住精准、找对穷根,一对一精准扶贫,避免了“狗熊掰棒子”帮一个,穷一个,再帮一个的恶性循环,避免贫困现象代际传递,协会拿出一两千元、一两万元精准扶贫款,用于帮扶特困人员创业使用,并全程跟踪、出谋划策,待创业盈利后返还精准扶贫款,然后用这笔精准扶贫款再去帮助下一个特困人员,最终解决特困人员脱贫致富的问题,王贵峰说,这样就完美诠释了“授之于鱼不如授之于渔”的精准扶贫理念。
6月中旬,在对李威精准扶贫项目跟进过程中,协会得知其病情严重恶化,卧床不起。协会把这一情况告诉了兴隆台区委政法委副书记、综治办主任李庆,李庆马上与相关部门协调,让协会与爱心企业——盘锦某医院的邵院长取得联系,为李威义诊。
6月21日上午8时,协会副会长沈桂芝开车来到马圈子村接李威到医院检查身体。李威体重近200斤,坐着轮椅,志愿者们好不容易把他背上车,到了医院,医生们为李威验血、验尿,做心电图、四维彩超等检查,并免费赠送药物,整整8个小时,沈桂芝等志愿者们才带李威离开了医院。
随后,兴隆台区民政局与协会取得联系,详细了解了李威的困难并询问他的病情。随后,民政局吕明科长为李威准备了米、面、豆油等生活必需品,送到协会的车上。
李威顺利到家后,沈桂芝叮嘱李威要按时吃药、注意饮食,让其放宽心、安心养病。李威紧紧握着沈桂芝的手说,感谢政法委、民政局以及协会志愿者们,感谢“扶起救助协会”一直以来对他的帮助。
后来志愿者们得知李威需要办理残疾证,就忙前忙后,帮助李威办下了残疾证。恰巧那天李庆有事路过李威家附近,于是李庆和“扶起救助协会”会长王贵峰上门将残疾人证交给了李威。
扶起尊严
兴隆台区有位李大姐,今年51岁,丈夫在多年前患上了尿毒症,虽经治疗但仍因病情恶化不幸去世,欠下亲戚们数万元的债务。李大姐上有两位年过古稀的老人,下有上初中的儿子。照顾一整家人的责任就落到了李大姐一个人身上。家徒四壁,甚至续租房屋时还遭到房主拒租,因为房主怕李大姐给不起房租,最后好说歹说房主才勉强租给她。经亲戚介绍,李大姐做了环卫工,基本工资是每月1600元,扣除保险后只能拿到1300元左右,虽然不够一家人的支出,但至少有了一点经济来源。性格刚强的李大姐从不主动找别人帮忙,只靠自己的本事挣钱养家,不说一个“累”字。今年冬天一天凌晨4点多,她在工作中一脚踩空摔倒了,造成左胳膊骨折。休养仅半月,她就倔强地挂着石膏去上班,她右手拿着扫帚,左脚用力将杂物移至撮子里。李大姐说:“我不能休息呀,休息没有收入,怎么养活孩子呀!”由于当初没有好好养伤,以至于现在她抬胳膊很费劲,而且天一凉她胳膊的疼痛还会加重!协会听说了李大姐的事情,志愿者们认为像李大姐这样的困难人员,不等、不靠政府救济,靠着自己的勤劳和汗水,拼搏、奋斗去支撑一个残破的家庭,正是协会需要帮助的。于是志愿者们送给李大姐一件羽绒服。当李大姐穿上羽绒服后,说:“我胳膊骨折,不能穿厚棉衣,这个羽绒服轻快、保暖,真好,谢谢你们!”
一位志愿者说:“这一刻,从大姐的眼神里我知道,大姐需要的不是钱,是需要社会大众的认同、肯定和尊重!需要的就是今天的一句关心和问候!这是一件衣服真正该去的地方!”
亲情陪伴
魏静今年3月份加入“扶起救助协会”成为一名爱心志愿者。今年3月份,“扶起救助协会”开展家长公益大课堂活动,魏静被活动所吸引,于是加入到这个正能量的大家庭中。魏静告诉记者,通过一次次参加帮助空巢老人的活动,让她对“扶起救助协会”有了更深层次的认识,也从此让她义无反顾地爱上了协会。
5月26日,魏静与协会的其他志愿者去科研小区的沈阿姨家帮扶。沈阿姨是一位老石油工作者,老伴已经过世了,自己独居,由于常年的野外工作导致身体十分不好。魏静和协会副会长沈桂芝,志愿者蔡洪芬、沈正娥、刘艳秋、高莲、潘晓丽一起到了沈阿姨家,知道志愿者的来意后,沈阿姨紧紧握住魏静的手,一个劲地说“谢谢”。志愿者们进行了分工,沈桂枝、蔡洪芬打扫厨房,潘晓丽、高莲、刘艳秋分别打扫卧室、客厅和卫生间,魏静负责和沈阿姨聊天。由于沈阿姨身体不好,家里的卫生状况不是很好,志愿者们不怕脏,不怕累,经过两个小时的忙碌,把沈阿姨家打扫得一尘不染。沈阿姨非常高兴,也很感动,给几位志愿者倒水,拿水果。沈桂芝对老人说,协会的宗旨是“不拿老人的一样东西,不喝老人的一口水”,服务的用品都是自备的。沈阿姨更加感动,在志愿者们离开时,一个劲地挽留,眼里含着泪水。
魏静说:“阿姨家住二楼,等我们走出楼口的时候,沈阿姨站在窗边向我们挥手,久久不肯离去,当隔着防盗窗的沈阿姨说出一句‘孩子们,你们什么时候还来啊’的时候,我们的队员再也控制不住,大家都流下了眼泪……这次服务对于我个人而言,是一次心灵的震撼,俗话说‘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咱们的祖先都懂得的道理,我们更应该用行动去诠释,我们的民族是爱老敬老的民族,上行下效,应该从我们这一代做起,让我们社会充满爱,充满正能量。”
志愿者赵鑫第一次参加协会的爱心活动是到锦富小区孙淑英老人家。老人70多岁,一人独居。赵鑫她们进屋后说明来意,问老人哪里需要打扫,老人说:“不用打扫,没有需要打扫的,你们就陪我聊聊天吧。”经过交谈得知,老人无儿无女,老伴儿也不在身边,以前身体非常不好,瘫痪在床,现在经过康复训练能自己照顾自己了。老人就是感到寂寞,最需要有人陪她说说话。在陪老人聊天时,老人对赵鑫说:“你要是喜欢,你就在这住吧。”看到老人挺孤独的,志愿者们劝老人可以到外面走动走动。7月6日,志愿者沈正娥开车将老人接到办卡的地方,办理了老年人免费乘坐公交车的交通卡。
随着每一期“关爱空巢老人服务”活动开展,作为“扶起救助协会”的志愿者深刻明白,那些老人们需要的不仅仅是物质,在他们的心中最渴望的是关怀与陪伴。志愿者于德利告诉记者:“当今社会有一种亲情的缺失,有一种难言的无奈,叫做空巢。希望我们都能怀着一颗温暖的心,把我们对空巢老人的爱凝聚在一起,让空巢不再空巢,让老人不再孤单。”这是所有志愿者共同的心愿。
李庆说:“对于公益而言,众人拾柴火焰高,做慈善要回归实际,回归本真,做力所能及帮助他人的事情,把慈善变成一种生活方式,才能形成‘我为人人,人人为我’的公益氛围。”(辽宁法制报 王大海)
上一篇:
盘山县公安局突出四个重点预防电信诈骗
下一篇: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