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守护者之我是刑警
- 发布日期:2025-01-03
- 浏览次数:0
这是一份特殊的荣誉,更是一份特殊的责任。
在此之际,本报推出“我是守护者”系列报道,聚焦人民警察不同警种的真实工作和生活,生动展现人民警察的新担当、新作为、新局面。
第一期,我们将目光聚焦于一线刑警。
“虎虎生威” 护身后正义光明 赤胆
我的骄傲,是作为一名刑警,我的胸膛面向黑暗,身后则是我守护的光明。只要我在,宁可让尖刀刺进我的胸膛,也绝不允许任何危害人民群众幸福安康的阴影存在。
——新民市副市长、市公安局局长生威
在沈阳市乃至全省公安系统中,生威这个名字深深镌刻在群众心中。他曾经是一名普通的刑警,却用一次次与歹徒的殊死搏斗,书写了不平凡的英雄传奇。
尽管生威的左臂因英勇搏斗而落下伤残,右手肌腱也曾被割断,但这些伤痛并未让他退缩,如今已是新民市副市长、市公安局局长的生威,眼神依然锐利,作风依然硬朗。谈及自己的职业和过往经历,他依然豪情不减:“我是刑警,这是我的使命,也是我的骄傲。每一次与歹徒的较量,都是对正义的坚守,对人民的守护。”
2000年9月,沈阳市发生系列杀人强奸案,被列为“辽宁三号公案”。当时,生威还是沈阳市公安局沈河分局大南派出所的一名社区民警。在一次化装蹲守中,他与同事老何发现了两名形迹可疑的男子,二人上前盘问,对方却拔刀刺来。老何被一名歹徒一刀扎在胸前,倒在了地上,生威身中数刀,仍死死勒住歹徒的脖子,直至增援赶到。这次的伤,让他的左臂落下六级伤残。
“当时已经不知道疼了。”生威回忆道,“当我看到老何被刺倒时,我就疯了一样去救他。”
重伤痊愈后,生威重返岗位,继续他的英雄之路。2018年3月31日,战友李尚恒在执行任务时,与有命案在身的犯罪嫌疑人搏斗,不幸牺牲。生威怀着悲痛的心情,立即投入案件的侦破工作中。案发4小时后,他根据线索,在一家店铺内发现了犯罪嫌疑人。生威冲进店内,尽管伤残的左臂使不上劲儿,但他仍用一只手与歹徒搏斗,最终将歹徒扑倒在身下。
生威说:“每一次执行任务,我都记得我的身后是人民群众,我不能让他们受到伤害。我的战友们,他们也是我的家人,他们的牺牲让我更加坚定了守护正义的决心。”
2024年7月,生威走上了全新的岗位,成为新民市公安局局长,但他的初心从未更改。他创新实施了新民“情指行”一体化警务运行模式,针对重大警情案事件,通过企业微信群成立“短平快”小专班,实现了“一警吹哨、全警报到”的现实效果,有力提升了警情案件的处置效能。
一年来,新民市公安局刑事、行政打击处理人数分别同比上升79%和116%,“两抢”犯罪破案率达到100%。
“纸上谈兵” 解时间真相密码 神眼
我的骄傲,是通过我的钻研和实践成果,能够一次次帮助重案、要案侦破,是运用自己掌握的专业技术甄别文件物证的真伪,能够捍卫法律的尊严。
——大连市公安局刑事科学技术支队副支队长于波
一张纸的厚度有多少?0.104毫米。
在普通人眼中,纸,只是普普通通的一张纸,然而在大连市公安局刑事科学技术支队副支队长于波的眼中,在这0.104毫米中解锁出的每一个密码,都会让一件件扑朔迷离的案件无限接近真相。
多年来,文件形成时间鉴定一直是困扰国内外法庭工作者的一大难题。2008年开始,于波另辟蹊径,从纸张方面着手,在全国率先系统研究了纸张种类和形成时间的检验方法,向文检领域的国际难题发起挑战,开始了她的十年“纸上谈兵”研究。
作为项目负责人,于波带领科研攻关团队先后完成了公安部应用创新计划项目——《用生物技术方法研究纸张相对形成时间》和公安部重点研究计划项目——《基于数据维度空间的纸张形成时间识别系统》。
项目建立了全国主要生产厂家的书写纸实物样品库,在国际上实现了三个“首次”:首次将现代生物技术引入文件物证检验,首次将制浆造纸行业的纤维分析仪应用于法庭科学领域,首次建立纸张种类和形成时间的检验方法和数据库系统。同时,项目还填补了国际法庭科学领域的空白。
但于波并不是一个单纯的技术人员,破案时,她更多展现出的是一个在犯罪现场心思缜密、冷静睿智的女警英姿。
——她曾通过信封确定侦查方向,通过笔迹大海捞针地认定书写人,破获邮寄炸药包案件。
——她曾通过对近千张增值税发票填写字迹的检验,连续侦破了大连建市以来最大的两起虚开增值税专用发票案,涉案金额4亿多元。
——她曾识破了嫌疑人利用左手伪装书写的恐吓信,侦破了向多位人士各敲诈勒索100万元的案件。
——在安徽某信托公司涉嫌诈骗大连两家银行20余亿元贷款的案件中,她曾经过连夜奋战,对涉案24张单据上印鉴反复检验,确定了主要涉案印鉴均为电脑技术制作的高仿真印章,为案件侦破提供了关键证据。
这一幕幕精彩的片段,都是对于波爱岗敬业、业精技强的最好解读。
“伉俪并肩” 让证据开口说话 伉战
我们的骄傲,是身着警服成为人民警察,这身警服既是维护社会秩序打击违法犯罪的武器,也是保护人民群众安全的盾牌,更是我们一生的荣耀!
——鞍山市公安局刑事技术支队民警赵宇、宁雪丽
在人民警察队伍中,“双警家庭”共同肩负着“人民公安为人民”的使命。鞍山市公安局刑事技术支队的赵宇和宁雪丽便是这样的模范夫妻。
丈夫赵宇是一名法医,他总是能够凭借敏锐的观察力,在错综复杂的案件现场发现蛛丝马迹;妻子宁雪丽则专注于DNA物证检验鉴定工作,用耐心和技术从不起眼的证据中提取真相,让证据开口说话。
每一个犯罪现场都是无声战场,那些细微的毛发、难以察觉的血迹、肉眼难辨的伤痕……在他们眼中都是珍贵的线索。
2003年3月,鞍山市某地发生一起命案,被害母子二人于家中被残忍杀害,嫌疑人案发后实施抢劫并潜逃,限于当时的技术条件,案件迟迟未能侦破。为全力侦破这起部督命案,鞍山市公安局刑侦局组建了工作专班,赵宇和宁雪丽临危受命。
赵宇以重新梳理痕迹物证为切入点,抽丝剥茧全面查找当年留存的关键物证,开展了“搬家式”的清理,加班加点,基本每天都泡在物证室里,最终找到了该案的关键物证——“石头”。
随后,宁雪丽便投入对这一关键物证的反复检验过程中,由于该案已过21年之久,遗留在物证上的生物检材已降解殆尽,她用尽自己在处理疑难检材中的检验方法,经过一周数十次的反复验证实验,最终在“石头”这一关键物证上检验出嫌疑人的关键信息,并通过反复比对、周密计算,最终锁定犯罪嫌疑人马某忠。
2024年9月,鞍山市某地农村地区发生了一起犯罪嫌疑人手持木棒抢劫伤害案。由于案件情节极其恶劣,案发后,鞍山市公安局迅速反应,立即组织专业警力侦破案件,赵宇、宁雪丽也参与到案件的侦破中。
在现场勘查过程中,赵宇细心结合现场环境,认真分析犯罪嫌疑人的犯罪心理,最终在现场外围嫌疑人逃跑路线上提取到一根木棒。宁雪丽在检验中,通过环环紧扣的复杂实验方法,最终直接锁定犯罪嫌疑人于某涛。
夫妻俩破获了一起又一起案件,它们见证了这对刑警伉俪共同坚守初心使命,在守护鞍山百姓安宁的路上并肩前行。
“铁血猎手” 持利刃斩断黑恶 勇智
我的骄傲,是身为刑警!干刑警,要有一颗探寻真相的好奇心,一颗坚持正义不信邪的良心,还要有一颗面对困难永不认输的勇敢的心!
——本溪市公安局刑侦局局长李溪
扫黑除恶专项斗争中,刑事案件的侦查、嫌疑人的抓捕和审讯就如一场场狩猎,每一次都充满着斗智斗勇的较量。在这一场场“狩猎”中,本溪市公安局刑侦局局长李溪就是一位出色的“猎手”。
2018年,时任本溪市公安局食药侦支队政委的李溪临危受命,负责抓捕某部督专案主犯。该嫌疑人社会关系极其复杂,具有极强的反侦查意识。接到命令后,李溪带领抓捕组连夜赶往嫌疑人最后的消失地开展工作。
凭借着一名优秀“猎手”的敏锐嗅觉,李溪准确研判出犯罪嫌疑人的踪迹。在视频追踪过程中,李溪细心地发现嫌疑人在吃饭期间向服务员借了一部手机走到角落,几分钟后又把手机还给服务员这一重要细节。
就是这老虎打盹的一瞬间,没能逃过好猎手的眼睛!从服务员的手机入手,李溪带领抓捕组顺藤摸瓜,虽然其间嫌疑人又狡猾地几次换乘车辆、几次改变见面地点,但其已被“猎手”牢牢锁定。
经过四天三夜不眠不休的追踪,在指挥部下达抓捕指令后,李溪带领侦查员成功将专案主犯秘密抓获。
专案主犯到案,这起部督专案也展开全面收网工作。李溪和战友兵不卸甲、马不停蹄,精心研判,快速出击,先后成功抓捕了37名犯罪嫌疑人,为该起“涉黑”案件完善组织架构、扩大战果,彻底起底团伙犯罪事实作出了巨大贡献。
2019年5月,本溪市公安局抽调8个分县局开展集中打击“套路贷”专项会战,李溪又奉命担任一线执行指挥。通过对一个外市涉案线索的侦办,李溪带领同事们迅速查清了本溪市7个涉嫌“套路贷”犯罪团伙。7个专案同时侦办,7个分局同时参战,7场战役同时收网!
通过进一步审讯,深挖出案件100多起,先后打掉“套路贷”犯罪团伙12个,又深挖出4个涉黑涉恶犯罪团伙。至此,本溪公安集中打击“套路贷”会战取得了全面胜利。
“痕检神探” 于微处洞见真相 洞微
我的骄傲,是身为刑事技术警察,穿梭于一个个犯罪现场,用专业的技术和严谨的态度,一一解开犯罪的秘密。这份对真相的追寻,是我最引以为傲的职业骄傲。
——沈阳市公安局刑事侦查局刑事科学技术支队副支队长徐海龙
“现场,是破案的关键。”这是沈阳市公安局刑事侦查局刑事科学技术支队副支队长徐海龙常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20多年的办案经历,让他对“现场”有着超乎常人的敏感和执着。斑驳的脚印、残缺的指纹、迸溅的血滴,在他眼中都是破案至关重要的线索。
多年前一个夏天的早晨,某村的一家女主人报警称,自己前一天回娘家,第二天回家时发现丈夫和儿子惨死家中。徐海龙立即赶赴现场。被害人家住平房,窗子打开,父子二人穿着睡衣倒在床上,血流满地,现场有搏斗的痕迹,但凶手却将可能留下线索的地方都擦得干干净净。
面对如此狡猾的凶手,徐海龙没有退缩。他带领侦查员们翻臭水沟、扒垃圾堆、查旱厕……终于,在周边的草丛里,他发现了一团带血的布条。这些布条都来自被害人的衣物,但其中一块四四方方巴掌大的的确良布引起了他的注意。这块布与其他衣物的面料截然不同,边缘还有细密的针脚和几块破碎的亮片。
“这块布很有可能是凶手留下的!”徐海龙敏锐地察觉到了这一点。他立即用放大镜仔细观察,并推断出这块布很可能是一件当年十分流行的衬衣上的兜布。据被害人家女主人反映,家中并没有这类时髦的衣服。那么,这块兜布很有可能就是凶手的“狐狸尾巴”。
徐海龙立即将自己的想法转达给了侦查员。通过全村范围内的走访,很快就有村民反映,一名刚从外地务工返乡的青年曾经穿过这样的衬衣。经过进一步调查,原来是这名青年与被害人一家因琐事产生矛盾,便趁女主人不在时寻仇,不料惊动了家中正在睡觉的父子,在搏斗中上衣的兜布被扯下。作案后,他看到自己留在地上的血脚印,便拿了床头死者的衣服把自己碰过的地方都擦了一遍。但没想到,自己被撕掉的兜布却鬼使神差地夹在了这些衣服里,最终暴露了自己的身份。
“细节决定成败。”徐海龙常常这样说。在他看来,每一个犯罪现场都隐藏着无数的线索和秘密,只有用心去观察、去分析,才能找到那些指向真相的“钥匙”。
“甘做泥土” 铺最美归家之路 执韧
我的骄傲是,先后帮助近20个破碎的家庭再度团圆,让失散的亲人重新相聚。当看到亲人重聚后的那一张张笑脸,所有累都值得。
——锦州市公安局刑侦支队二大队大队长单通
世界上最美的路,便是回家的路。工作21年来,锦州市公安局刑侦支队二大队大队长单通帮助近20个家庭铺就了最美归家路。
“寻亲工作看似简单,但真正做起来却困难重重。有时,寻人线索可能只是一个模糊的地名、人名,没有照片,没有记忆,只能从海量信息中寻找有价值的线索。”为了帮助一个个家庭团圆,单通的足迹遍布全国,行程超过30万公里。
但是当血脉相连的手再次紧紧相握,单通就觉得一切都值得。
30多年前,只有7岁的彭庆(化名)在济南走失,被拐卖后辗转被送到锦州市儿童福利院生活。从部队退役后,彭庆回到福利院做护工,至今他依然清楚地记得团圆的那个午后。
那天,福利院内,暖阳照在孩子们稚嫩的脸庞上,爱的气息流动在院内每一个角落。一辆小客车驶进福利院门口,一位老人从车上缓缓下来。彭庆奔了过去,紧紧握住老人的手,眼里泛起泪花。
老人是彭庆阔别34年的母亲,在锦州市、山东省平度市两地警方的共同努力下,二人终于团圆。
2021年5月,单通依托“团圆”行动,对锦州市儿童福利院进行摸排时,了解到彭庆渴望寻亲。
“与家人走散时太小,我只隐约记得儿时姓名为彭庆,在内蒙古生活,我还有个妹妹,父亲患有肾病,自己的腿曾被狗咬伤。”围绕彭庆提供的零星线索,单通紧锣密鼓地展开了一系列调查工作。
“离散时间越长,找寻线索越少,具体细节越模糊,寻亲难度越大。”但在单通眼中,所有困难都抵不过决心,他坚信只要找下去就一定有希望。
通过DNA数据比对,锦州警方分析出彭庆DNA家系信息可能归属山东、吉林等省份,再通过地域特征、风土人情、人口姓氏等零星线索判断归属山东省平度市蓼兰镇一带的可能性最大,单通立刻赶赴平度市。
在摸排研判信息数万条、走访数不清的人、经历无数次的“试错”后,单通在蓼兰镇、马戈庄镇查访到彭庆的姑姑,并在潍坊市下辖昌邑市找到彭庆母亲。后经鉴定彭庆母亲DNA信息,认定与彭庆为母子关系。
彭庆和亲人团聚后,高兴地牵着妈妈的手,笑容一直挂在他们的脸上。单通也在笑,他最大的心愿就是终有一日,世间再无亲人失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