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长安之星

20年坚守,以心换心唤新生——记盘锦监狱九监区监区长于明

    于明,男,1982年3月出生,中共党员,2005年参加工作,历任分监区长、副监区长、教导员、监区长等职务。荣立个人二等功1次、三等功5次。2025年1月,被评为“省属监狱系统十佳‘雷锋式’警察”。

于明

  “监狱警察的工作不仅仅是管理罪犯,更要用心用情教育感化他们,引导他们重塑自我、走向新生,只有对每一名罪犯的情况了如指掌,才能在关键时刻精准施策,化解矛盾。”采访中,于明这样对记者说。

  洞察人心 厚积薄发

  一天,两名罪犯突然情绪失控,眼看着矛盾就要升级为肢体冲突,正在巡视的于明与同事迅速上前,大声喝止。于明一边分开二人一边对其中的罪犯王某说:“你还想不想再见你母亲最后一面了?”紧接着又回头劝说另一名罪犯刘某:“你这就忘了对你妻子许下的承诺了吗?”

  这看似简单的两句话,却有着意想不到的效果。两名罪犯停下了动作。原来,于明在日常工作中深入了解每一名罪犯的家庭情况和内心诉求。王某自幼丧父,母亲含辛茹苦将他养大,他若不能好好改造减刑,恐难在母亲有生之年相见;刘某的妻子身患绝症,他们还有一起看遍祖国山河的约定。

  于明的一语中的并非偶然,而是源于他对工作的极度认真。他反复研判罪犯卷宗,主动与罪犯家属攀谈,在日常管理中细致观察、耐心教育。正是这种干一行、爱一行、专一行、精一行的精神,让他在关键时刻能够化解危机,做到厚积薄发。

  春风化雨 点亮心灯

  罪犯赵某入监时不到20岁,从小父母离异的成长经历让他性格孤僻、暴躁,长期无人会见让他自卑又极端,是出了名的抗改分子。于明深知,仅靠制度和简单的说教无法触及赵某的内心,心病还得心药医,于是针对赵某开启了“攻坚战”。于明反复翻阅赵某的卷宗,了解他的成长轨迹;细致观察他的日常行为,总结规律;甚至采用“心理代入法”,尝试寻找他行为背后的深层原因。

  准备充分后,于明对赵某精准施策。赵某内心烦闷时,于明适时出现,陪他谈心,疏导其暴躁情绪;当赵某取得阶段性的改造成绩时,于明对其表示肯定和表扬,帮助其重塑改造信心……渐渐地,赵某打开了心扉,分享自己的过往。他在一篇思想汇报中写下:“非常感谢于警官,他就像一道光,照进了我的世界,让我第一次感受到了关爱和温暖……”刑满释放后的赵某凭借在监狱学到的技艺,找到了工作,开启了新生活。

  凝心聚力 共筑平安

  去年5月,盘锦监狱党委任命于明为九监区监区长。监区内罪犯年龄结构偏大,身体状况参差不齐,这无疑给日常监管和教育改造工作增添了困难。面对复杂局面,于明每日总是最早到达监区、最晚离开,仔细观察、深入了解每一名罪犯的情况。在他的带领下,全监区老中青警察拧成一股绳,形成了强大的工作合力。

  在日常工作中,于明充分调动每一位同事的主观能动性。他针对年轻警察思维活跃、富有创新精神的特点,鼓励他们在工作中大胆提出新思路、新方案,为监区工作注入新鲜血液;对于经验丰富的老同事,于明十分重视他们多年积累的宝贵经验,在处理复杂罪犯管理问题时,积极邀请他们参与研判,让他们的经验智慧得以充分发挥;而对于作为监区中流砥柱的中年警察,于明注重挖掘他们的协调组织能力,委以重任,确保各项工作有序开展,形成了积极向上的工作干事氛围。

  于明用智慧与担当,在教育改造罪犯一线岗位上坚守20年。他用洞察人心的敏锐,化解了无数潜在的危机隐患;用春风化雨般的关怀,重塑了众多罪犯的人生。


信息来源:辽宁法治报
关闭 打印
上一篇: 没有了
下一篇: 春风再美,也比不上闪闪发光的“她”